|
對員工培養的建議對員工培養的建議
(通訊員:陳玉潔) 人們常說:“21世紀人才最貴”。中國這個人口大國,唯一缺的不是人,而是合格的人才。怎樣把人變成所需的有用之“材”;為企業添加助推力,恐怕這是所有企業都在深思和關注的事情,因為人才的培養與使用,是企業興衰的關鍵所在。 在中國,人民就是國家主人;在公司,員工就是公司的核心力量。我們物資產業集團有限公司,隨著開展“第二次創業”,公司就更需注重培養一批優秀的儲備人才。培養一批適合公司發展的專用型人才是要花時間、花精力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。公司與其花重金聘請一位高層人員來慢慢熟悉公司環境,還不如對現有的員工進行選拔性的培養。選拔人才要善于取優劣汰,要分清“庸才”、“朽才”、“鬼才”、“怪才”、“有才”等。 對員工的培養,主要是指對新員工(到公司1年內)和公司現有員工(到公司1年以上)的培養。
1、 對新員工的培養:
對于新員工要“大才不可小用,小才不可重用,文才不可武用,武才不可文用”所以要量才錄用。 小草的成長離不開陽光和雨露,對新員工的培訓是必不可少的,因為新員工不能完全勝任工作,公司就該對新員工工作素養培訓、技術文化培訓、發展取向培訓,這樣對新員工提高工作效績有很大的幫助和好處。公司也要放手使用人才,讓新人在實踐中經受考驗,調動人才自主管理的積極性。 公司除了每周四對員工集體培訓外,沒有針對新人挑選專門的培訓課程。公司應該多設置些為新員工對口的課程,也表示出公司對新人培訓的重視,新員工也會更主動地了解并融入公司。那么,對新員工培訓應該有哪些內容呢?我的建議如下: ① 一位優秀的人才應該是“德才兼備”,所有要先從“德”入手,對新員工進行基本禮儀培訓,比如人際交往禮儀、待人接客禮儀等。 ② 公司各部門經理,應該對新員工進行各部門情況介紹,這樣員工可根據興趣、意向或本身具備的專業知識來對自己進行職業規劃。公司董事會在用人方面可以以個人規劃作為參考。 ③ 公司領導對新員工進行公司情況的介紹,讓員工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、企業文化、發展戰略,如規章制度、經營方針、經營狀況以及公司下一年的發展目標。 ④ 可以通過戶外活動對員工進行團隊合作培訓,以寓教于樂融入到活動中,讓員工在游戲中學會團結協作,形成集體主義價值觀,同時也增強了交流。
2、 對現有員工的培養
相對于新員工來說,現有員工(老員工)掌握完成本職工作所必備的技能,但從事新工作時,在某些技能上是欠缺的,所以要對老員工的潛能進行培養和開發。老員工也會因每天重復同樣的工作,天天按部就班,失去了上進的動力。對低效率的員工和技能不能過硬的員工進行再培訓,以免以后無力勝任新分配的工作。我們都知道“術業有專攻”,集團公司下屬各分公司都有其行業規則,所以要對專業知識更深地熟悉后才能開展工作。為此,對于公司先有員工的培訓,我的建議如下: ① 各分公司內部每月舉行一次專業知識學習。可以邀請專業老師來授課,也可以由各部門領導授課,還可以是請有經驗的(老)員工來授課。 ② 根據當地培訓課程,可以選擇就近原則進行知識和技能培訓。如物流公司可以在當地培訓現代物流知識,把知識和實踐相結合,來解決一些出現的問題。如房地產公司,要想學到較全的房地產知識就必須到大型城市去學習,所以可以根據網絡來參加培訓。 ③ 打破只有公司領導才去參加培訓的規律,對于有條件的公司可以每兩年選派1-2名優秀員工進行專業培訓,當周圍的員工看見別人都在進步,也會激勵他們去學習和競爭。 ④ 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,對自愿參加各種社會知識技能培訓的員工,各公司應予鼓勵和支持。員工通過培訓和自身努力,考取到資格證書時,各公司應給予員工報50%的培訓費。 不論新老員工的培訓,從公司的角度就是要把因員工工作態度不積極、知識技能不足等成本控制到最小限度,不能就人為原因而浪費公司成本。從員工的角度,員工通過有組織、有計劃、系統地培訓,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。 培養創新型、創業型的發展人才,就要營造一種創業的環境和應對外界的輿論壓力,讓創新人才突破舊的傳統觀念,懷著無比的自信以及敢于承擔風險的決心。在這里,我提出2、4、6、8的模式。所謂2、4、6、8就是2年、4年、6年和8年。公司可以通過和員工間簽署雇傭協議,從第一次簽訂2年,到后面每次合同到期后逐漸遞增兩年,這樣有利于留住人才和培養公司下一批接替人才。根據國家《勞動法》有關規定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10年以上,可以與用人單位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。所以,當員工在公司工作2、4、6、8年總共20年后,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和公司簽訂雇傭合同時,工作年限就不限。 第一次簽訂2年:作為剛進入公司的新人,對公司的環境還有一段適應期。在這個適應的過程中,能適應者在2年后可以繼續簽訂合同,不能適應者有權另擇高處,不再續約,這樣也節省了公司培養開支。這兩年中,員工作為公司新人,從基層去實踐,培養良好的個人素質。 第二次簽訂4年:通過前兩年的考驗,表明員工有意向繼續留在公司,為公司將來的發展增添新的力量。如果付出了沒有收獲的話,員工很有可能失去前進的信心和工作的動力,公司可以對其從事的行業選擇性地給予培養,主要是技能方面,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礎。 第三次簽訂6年:有了前面六年的知識和基礎,這后六年主要是對優秀的員工進行管理方面的培養。讓知識理論與實戰經驗相結合,帶頭組建一個強有力的小團隊,共同為公司未來發展出謀劃策。 第四次簽訂8年:在所組建的團隊中,帶領著有意培養的對象熟悉業務,初步確立好“候補”人員。同時確定自己的位置在一兩年內有誰接任,三四年內誰來接任,甚至當自己離開的時候有誰可以接替等,不斷地發掘有才能的人。讓最優者接替自己的崗位。 當然,以上的簽約模式不一定就是員工定型工作年限。公司可以根據員工的績效來確定是否可再雇傭。所以員工隨時都有被解雇的可能。這些不確定的因素才能讓員工積極的調整工作態度,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。 在此,不得不提到施偉德寫的《勝任才是硬道理》,書中對企業來說,勝任工作崗位的人就是人才。無法勝任意味著無法執行,而無法執行就無法成功。一個成功的企業應由訓練有素、經驗豐富、勝任崗位的員工組成,培養和提升員工的勝任力是企業進步的惟一通道。 |